
配资操盘开户
图片由AI生成

具身智能领域正迎来一场投资发展浪潮。
“AI下一个前沿就是物理AI,蕴藏着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机会。”随着今年7月黄仁勋于在第三届链博会现场明确表态,全球具身智能企业投资浪高再涨一寸。
近日,一家名为穹彻智能的具身智能技术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背后领投股东正是阿里巴巴集团,以及多位老股东。
在具身智能资本竞相奔涌的浪潮中,京东、阿里巴巴集团、腾讯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一场围绕具身智能的融资争夺战正悄然拉开序幕。
穹彻智能融资历程
产城园区评论获悉,穹彻智能成立于2023年底,此前已完成数亿元多轮融资:成立初期便在天使轮中吸引到了小苗朗程、MFund魔量资本等投资机构;紧接着迎来投资基金Prosperity7Ventures(P7)与广发信德联手领投,助推其完成数亿元的Pre-A轮融资,而后在Pre-A+和Pre-A++轮融资中,老股东P7、小苗朗程持续押注,红衫中国也加入到投资阵容。
据该企业的官网介绍,自成立以来,穹彻智能专注于开发和应用具身智能技术,聚焦"以力为中心"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和相关基础设施的研发,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创新的通用机器人智能解决方案和服务。
于2025年,该公司推出了穹彻具身大脑升级版产品,据悉,阿里巴巴领投的本轮资金将用于穹彻智能加速技术产品研发、具身应用落地和行业生态拓展。
从公司成立背景来看,穹彻智能背后的联合创始人王世全和卢策吾均为斯坦福的科研专家,两人曾参与创立机器人公司非夕科技。
与穹彻智能相似,非夕科技业务涉及研发、生产集工业级力控、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自适应机器人。
自2016年至2024年,非夕科技累计完成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高榕资本、真格基金、顺为资本、魔量资本、云峰基金、招商局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也得到美团、珠江集团、新希望集团等产业方支持,于2022年B+轮投后,非夕科技的估值约合10亿美元,成为业内独角兽企业。
2023年,非夕科技在发布全球第一款自适应并联机器人和新一代通用力控型夹爪后,又公布了穹知AI系统,这被市场解读为孵化穹彻智能的开端,代表着两位创始人开始将主要精力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开发。
虽穹彻智能还处于Pre-A+++融资阶段,但其已与零售、家居、食品加工领域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推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批量交付:在零售场景主要聚焦补货、搬运、拣选等流程;在家居领域则包括擦拭、收纳、规整等接触任务。
具身智能热浪
实际上,阿里巴巴此次投资穹彻智能,只是大厂巨头竞逐具身智能的一例缩影。
产城园区评论获悉,在具身智能竞技场上,各大互联网厂商已频频落子,比如京东在三月内连投6家具身相关企业;腾讯在2025年布局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两家企业;小米智造基金参投坤维科技B轮,纬钛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等企业。
以市场近期最为关注的宇树科技进行剖析,该企业陆续吸引阿里巴巴、腾讯、蚂蚁接连投资。
2025年6月,宇树科技完成7亿元C轮融资,阿里、腾讯、蚂蚁、吉利等领投。产城园区评论获悉,目前宇树科技已累计完成10轮融资,累计融资超20亿元,C轮投后估值达120亿元。
另据浙江证监局官网披露,宇树科技已正式开启科创板上市辅导,预计于10至12月提交IPO申请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宇树科技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过程中,智元机器人也传出拟上市的消息,计划明年赴港上市,目标估值为51亿至64亿美元,不过,智元机器人目前已经辟谣,表示暂无上市计划。
事实上,市场之所以密切关注智元机器人的上市动态,是由于今年7月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拟收购其至多66.99%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智元恒岳将成为控股股东,智元机器人创始人也将成为上纬新材的实际控制人。
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对其借壳上市的猜测。“上纬新材暂未开展任何跟具身智能领域相关的业务,和此前智元围绕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投资不同,而且智元市场估值明显高于上纬新材,这算是反向收购。”在智元机器人明确表示暂无未来12个月内改变上纬新材主营业务或进行重大重组的计划后,这场上市风波才得以熄灭。
机器人公司在资本市场热度颇高。10月16日,酒店机器人企业云迹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IPO发行价为95.6港元/股,截至产城园区评论发稿,该公司总市值89.40亿港元,其背后也涵盖启明创投、沸点资本、联想创投、腾讯、科大讯飞、携程、阿里巴巴等一众知名机构和产业资本。
另外,9月28日,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该公司主业务为设计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具备自主感知、学习和决策能力的工业机器人)。
如今配资操盘开户,具身智能领域正迎来一场投资发展浪潮。从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密集布局、穹彻智能、宇树科技等初创企业迅速崛起,再到云迹科技、微亿智造相继叩响港交所大门,一场具身技术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